顾客是上帝!然而很多人忘记了这一点!
4月2号,川普在全球扔下一颗炸遍几乎所有国家的对等关税超级炸弹,6天过去了,看看硝烟弥漫的关税战场这场大戏的现状。阿根廷、以色列、越南、台湾等国或地区先后表示愿意或已经和美国进行零关税谈判,印度、墨西哥、加拿大、日、韩和英国据报都有意向就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做出努力和谈判。白宫表示已经有五十多个国家和美国接触,进行关税谈判。相对居中的如澳洲、新西兰和新加坡,虽然没有打算零关税,但已经表示不会报复。因为要来的人太多,据说白宫周边的宾馆都快装不下了。就连一开始表示“硬扛”的欧盟都开始服软了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:“我们随时准备与美国进行谈判。事实上,我们对工业产品提出了‘零对零'的关税,就像我们与许多其他贸易伙伴成功做到的一样,因为欧洲总是愿意达成一项好的协议,所以我们会把它留在谈判桌上。”
清明节,中国人忙着祭祖,美国人忙着涨税。
川普启动关税大战,对各国实施减半的关税,全世界骂声一片,简中网上声音最响亮。除了骂川普本人是“疯子”“特不靠谱”“小丑”外,,说的最多的就是“川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“最倒霉的是美国消费者”“最受伤的是美国经济”之类的大言炎炎。
一个问题来了,为什么全世界之前对美国实施高关税不会影响本国经济?为什么各国的高关税不会影响本国消费者?难道只有美国的经济特别?难道只有美国的消费者是倒霉蛋?
4.7号,特朗普再度发文,将额外征收50%关税,如果中国反制的34%不在4.8号取消的话。可以说,这轮关税大棒10%+10%+34%+50%,已经104%了。
“On April 7, 2025, U.S.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nounced his intention to impose an additional 50% tariff on China if Beijing does not withdraw its retaliatory tariffs, and that all ongoing trade talks with China would be terminated.”
根据2024年数据,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610亿美元,中国对美出口5247亿美元,中国自美进口1636亿美元,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3610亿美元(占中国全年总顺差9921亿美元的36.4%)。若计入通过东盟、墨西哥等第三国转口的实际对美出口,中国对美总出口就是中国海关总署说的6883亿美元,顺差扩大至5247亿美元,这个数据就比较容易引发联想了,毕竟一万亿美元的顺差美国就贡献了一半还多。
贸易顺差的本质是进口信用。当本国货币信用不足时,通过贸易顺差和出口商品,“进口”足够多的美元,以支撑本国信用。
目前,老美一家独大、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国际竞争格局没有变;中国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“进口”美元以支撑自身信用的需要没有变;老美利用美元的竞争优势,挟持并压制其他国家充实本国货币信用的狼子野心没有变。作为乙方,为何保护就业和挣美元,我们不得不向甲方低头!这是事实。
应对策略:
1对美出口高毛利产品
关税是一种从价税,从的什么“价”呢?出口商品的到岸价,即CIF价格(到岸价)。美国海关对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(Duty Value)以 CIF价 为基准,即商品成本(Cost)、国际运输保险费(Insurance)和运费(Freight)的总和。例如: 若某商品出厂价为100美元,国际运费10美元,保险费5美元,则CIF价为115美元。 关税=115美元×适用税率(如20%)=23美元。当然,也有从“离岸价”的关税计征方式。但是不管怎么样,请记住,关税是以商品的成本为锚来计征。
对成本征税的经济学含义就是,毛利率越高的产品,受到关税的影响越小。关税的承担方就三个,出口商,进口商和消费者。高毛利产品:比如一款商品的毛利率是90%,也就是说如果最终售价是100元,其成本为10元。如果对该商品加征50%的关税,则成本会提高到10*1.5=15元,如果售价100元不变,则毛利率依然高达85%。出口方压根不用承担关税。高毛利产品几乎都拥有较强的提价权。将新增的5元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但如果是低毛利产品,比如最终售价为100元的商品,成本为65元,毛利率只有35%,加征关税后极其惨烈了。若依然还是加征50%关税,则成本将提升到65*1.5=97.5元,毛利率只剩可怜的2.5%。如果初始成本为70元,则加征关税后,成本高达70*1.5=105元,毛利率降为负,产品只能退出市场。对关税遏制,用高毛利产品来取代低毛利产品的策略,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(租值搭配定律)。所以面对川普的疯癫,首要采取的策略是大幅加大对老美的高毛利率产品的出口规模。一是要找到高毛利产品的种类,配套相关政策刺激出口,比如泡泡玛特这种高毛利,且歪果仁都喜欢的潮玩产品。二是要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,用高毛利、高定价而非大数量、低成本来冲击美国市场。
2 直接“进口”美国人
顺差的本质是进口美元信用。既然遭到老川的警惕,那就索性不如直接“进口”美国人。通过放松甚至放开面向美国人的旅游、旅居、留学甚至常住等方面的各项管制政策,让美元跟着美国人自动流入中国。
这并不是天方夜谭。就在今年年初,小红书直接带起了一波歪果仁的流量,中国IP直接刷屏引爆国内外各大社交媒体。
近年来,国外来华旅游博主在国外自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居高不下。来中国拍旅游vlog,成为了国外自媒体的流量密码。
就在近日,美国网红“甲亢哥”成功在重庆带起一波流量,相信追随“甲亢哥”领略山城美景的美国人会马上多起来。中国已经做到可以给来华美国人提供很好的安全保障和行政服务。如果能在货币兑换、手机支付、语言翻译、居留政策方面提供更大更宽松的便利,相信会进一步刺激美国人和美元的“进口”数量。
我们不能与美国脱钩,放低姿态又如何?卧薪尝胆,切忌切忌!不要被财经博主和战狼带坏了失去理智。